日前,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劉偉杰教授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張瑩教授申報的中國載人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空間站艙內微生物群落演替規律及生理功能特征研究”正式獲批立項,總資助經費363萬元,其中我校承研107萬元,實現了我校在該類項目申報的歷史性突破。
2022年,隨著“問天”和“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的順利完成,中國空間站“天宮”正式完成在軌建造任務,成為長期有航天員駐留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空間科學實驗也進入新的研究階段。隨著我國空間站順利建設完成,如何確??臻g站長期安全穩定運行,確保航天員在軌安全健康,延長空間站在軌運行年限成為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
該項目將重點研究中國空間站艙內環境中微生物演替規律,建立航天員活動、貨運任務與微生物群落演替之間的相關性;解析空間站微生物形成生物被膜的特征和分子機制,揭示空間站微生物污染難以徹底清除的根本原因;揭示長期太空環境對艙內微生物抗藥性和腐蝕能力等生理特征的影響,評估空間站微生物存在的安全風險;優化和創新空間站微生物污染防控策略,為中國空間站的長期安全穩定在軌運行奠定理論基礎。
據了解,劉偉杰教授長期從事微生物學相關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hemical Biology,Microbiome和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先后入選江蘇省333工程,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蘇省青藍工程等人才稱號。
(一審:劉曉蓮,二審:吳向裕,三審:馬曉冬、殷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