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6月30日報道江蘇省師范類高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我校召開,報道內容如下:
交匯點訊 6月29日,“江蘇省師范類高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江蘇師范大學召開。來自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70余位教育專家、人工智能專業學科帶頭人及一線教師齊聚,共同為師范類高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尋求新思路、探索新路徑。
本次研討會由江蘇省計算機學會主辦,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省教育智能技術高校重點實驗室承辦,匯聚多方智慧,內容干貨滿滿。研討會圍繞“改革?創新”主題,通過前沿報告、實踐展示與深度研討,全面梳理師范類高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的發展現狀與挑戰,搭建高校間交流合作平臺,為后續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開幕式上,江蘇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蔡國春介紹學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探索實踐與學科建設成果。蔡國春認為,師范類高校肩負著培養未來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江蘇師范大學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改革,主動順應科技時代發展、充分提升師范生核心素養。他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誠摯歡迎,期待通過研討凝聚共識,為教育現代化發展貢獻智慧。
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秘書長、南京大學教授金瑩表示,該學會多年來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融合與教育創新,師范類高校在該教育中肩負獨特使命,需讓師范生掌握知識技能并探索融入教學場景。此次研討會將凝聚各方智慧,在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方法創新等核心議題達成共識,推動高校間交流,促進學界與產業界協作,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教育成果。
活動精心準備三場主題報告。金瑩教授作了題為“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體系構建探索與實踐”的主題報告,系統闡述人工智能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邏輯,結合南京大學的教學實踐,分享從知識架構到實驗模塊的一體化建設經驗,為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
教育部計算機課程教指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吉根林教授聚焦教學方法論創新,分享“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的思考與探索”主題報告,探討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通識課程之間的關系與改革舉措,以及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的分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實驗設計,展示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江蘇師范大學教授、計算機通識課程團隊負責人周曉云則以《人工智能基礎》通識課程為樣本,進行“江蘇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基礎》課程建設探索”主題報告。周曉云介紹,當前江蘇師范大學計算機通識課程教學團隊精心建設具有師范特色并與學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基礎通識課程,打造首批具有師范特色的融入豐富線上資源庫的數字化教材,通過校企合作開發實驗平臺、融入教育場景的項目化學習設計等培養具有構建式能力和創造性價值的人工智能人才。
在人工智能通識課實驗演示環節,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AI通識教育實驗教學團隊現場展示基于教育場景的AI應用案例,直觀展現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在現場互動環節,受邀專家與參會人員圍繞師范類高校AI通識教育的定位與特色、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和跨學科人才培養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此次研討會實現思想碰撞,凝聚行動共識。”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董永權說,“作為承辦方,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聚焦‘轉化’與‘行動’,與各高校攜手把研討的智慧成果切實轉化為具有師范特色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和教學實踐,共同為培養未來的卓越教師探索新路徑。”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耀文 通訊員 吳向裕 趙禮
報道鏈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6268cae4b0ebbddfeaa212?t=175136399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