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共同主辦的2023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出征儀式在我校舉行。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宣教處處長張艷,我校黨委書記方忠,副校長錢進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江蘇師范大學國家語委語言能力高等研究院院長楊亦鳴出席出征儀式。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573所高校1176支團隊的大學生志愿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出征儀式。出征儀式上,張艷處長和楊亦鳴教授為實踐團代表授予物資,江蘇師范大學志愿者代表仲俊儒帶領實踐團學生代表進行莊嚴宣誓。出征儀式結束后,12405名大學生志愿者將在短暫培訓過后分赴祖國大地的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
自2018年起,教育部語用司聯合團中央青年發展部開展大學生“推普”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共吸引了三千多支團隊的近四萬名師生投身到推普實踐中來。今年實踐活動的規模和人數再創新高,在不到兩周的報名時間之內,共收到來自全國1056所高校4123支團隊42887名大學生志愿者報名,覆蓋國內三分之一的高校。
張艷在出征儀式的講話中指出,大學生“推普”實踐活動積極發揮語言文字在經濟社會中的基礎性作用,主動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大學生志愿者躬身篤行,團結協作,幫助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壯年和少年兒童提升了普通話水平和技能,創造了更美好的生活。她同時代表教育部語用司對全體志愿者提出三點要求,一要胸懷大義,厚植愛國情懷;二要奮發有為,鍛煉本領才華;三要勇于擔當,綻放青春色彩。
方忠代表學校在出征儀式上致辭,簡要介紹了我校在“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中承擔的有關工作和取得的成績。他希望“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隊的全體志愿者能夠勇擔時代賦予的重任,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做好實踐服務,以實際行動為推進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貴州民族大學的少數民族教師吳永誼作為實踐團指導教師代表發言,他們團隊多年來聚焦貴州邊遠地區,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加民族文化雙語培訓、二十大報告民漢雙語翻譯和精神宣講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他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開展推普服務,探索民族地區有效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路徑和方法,傳承中華優秀語言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踐團學生代表江蘇師范大學的田羽彤在發言中表示,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去田間地頭“接地氣”“沾泥土”,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
來自四川涼山彝族腹地的昭覺縣阿并洛古鄉爾古村原駐村工作隊副隊長萬航宇是“推普”實踐活動親歷者,他提到,在剛接到駐村任務時,與當地村民的語言溝通是最大的問題,要特別感謝江蘇師范大學和全國各地參加推廣普通話的老師和同學們,大學生志愿者帶著普通話走進他們的村寨,帶給村民們可以不再囿于一畝三分地,真正地同外界進行交流的機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