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0月17日報道我校法學院開展知識產權普及社會志愿服務工作,報道內容如下:
江蘇師范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知識助力“沭派盆景”講好品牌故事
中國江蘇網10月17日徐州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吳向裕 張杰)“歡迎新進直播間的花友們,今天開播福利送給大家的依然是我們的地柏盆景??”日前,記者走進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苗圃基地,村民姜愛花一大早就開始了直播帶貨。進入直播間,一盆盆造型精美、形態各異的盆景花木出現在屏幕前,姜愛花熱情細致地為觀眾講解著盆景的特性和養護的知識。
沭陽花木栽培歷史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自古就享有“花木之鄉”的美譽,特別是“沭派盆景”在當地的歷史更為悠久,品牌挖掘潛力巨大。為深入了解沭派盆景電商經營中知識產權運用情況,不久前,江蘇師范大學法學院組織江蘇省“知識產權青年行”志愿者一行7人前往這里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題調研。
據沭陽縣新河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受市場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當地開始注重和發展相關商標,但針對目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同質競爭問題頗為頭疼。“我們大學生志愿者們來到這里,旨在打造沭陽花木公共品牌,提升沭陽花木知名度和品牌價值,以及通過運用享有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成果提升沭陽當地花木產業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江蘇師范大學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春艷教授說。
江蘇師范大學知識產權志愿者在調研過程中走遍沭陽縣17個鎮村,座談了56位園藝負責人,并就如何運用知識產權知識講好沭派盆景的品牌故事建言獻策。通過調研,志愿者對沭陽園藝電商法治保障中所涉及知識產權問題有了更直觀的了解。“通過調研,我們幫助當地園藝企業不斷創新經營理念,把專利知識運用到園藝產品的開發中來,后續我們將繼續深挖沭陽花木的文化內涵,將文化融入品牌建設,幫助經營者注冊自己的商標,以保護農業品牌的聲譽不受損害,助力園藝電商可持續發展。”志愿者張翌晨說。
近年來,江蘇師范大學在中國(徐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指導下,專門成立了一支由在校大學生組成的知識產權志愿者服務隊,走進企業、中小學校和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了多次知識產權培訓講座、社會普法和企業知識產權體檢活動,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青年大學生把基層作為課堂,不斷提升自身法律實務能力,將專業所學精準運用于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之中,這不僅幫助鄉村產業化解了一些制約發展的難題,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本身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動的理想信念教育實境課堂。”江蘇師范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徐韋華表示。
報道網址鏈接:
http://jsnews.jschina.com.cn/xz/a/202310/t20231017_33014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