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11月1日報道我校網絡思政中心建設情況,報道內容如下:
我們的“大思政”|融e時代 繪同心圓——江蘇師范大學積極打造網絡思政育人新品牌
“今天非常開心,沒想到自己創作的劇本真的可以被拍成電影,讓更多的同學看見,從而去了解到淮海戰役精神。”10月20日,江蘇師范大學本科生龍峪欣喜地告訴記者,這天是她創作的網絡思政微電影劇本《班長》,在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里正式開拍的日子。
龍峪是江蘇師大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三的學生,《班長》這部劇本是她赴淮海戰役紀念館參觀學習,研讀有關資料,采訪革命后代后,利用暑期兩個月時間完成的。該劇通過“老班長用‘戰利品’記下來的理想信念”“十人橋用‘身軀’架起來的通河奇跡”“支線民工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革命勝利”以及“新時代大學生的挺膺擔當”為線索,深入挖掘創作淮海戰役期間背后的感人故事。今年5月,她以這個劇本報名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校園短劇劇本大賽,作品榮獲一等獎,成功獲得學校的技術與資金支持,將劇本轉化為微電影。日前,《班長》這部微電影已在多個網絡平臺上線,網友好評不斷,僅B站的點擊量就即將破萬。
一直以來,江蘇師范大學積極探索網絡思政育人新路徑,通過“協同育人、平臺建設、文化浸潤”等舉措,打造網絡思政育人新品牌。與龍峪同學作品同期獲得支持得以轉化為電影的劇本還有3個,分別圍繞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鄉村振興、非遺傳承等為主題,以“數智+藝術”賦能,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電影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真正落地生根,提升育人感染力。
強化理論武裝,堅定思政教育“信仰紅”
近年來,江蘇師范大學積極引導廣大師生深入學習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力打造網絡理論宣傳精品項目,開辟“蘇思新語”網文專欄,圍繞“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的偉大成就”等主題開展全媒體活動。舉辦網絡“金微課”“大學生講思政課”“網絡思政微電影”“校園網絡短劇劇本創作大賽”等征集活動,學校(科文)《賡續紅色精神 凝聚磅礴力量》作品在第七屆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中獲得本科組二等獎,“通過參加大學生講思政課,認真學習研究我們黨的理論成果,精心設計教案,更加扎實了我專業學習的功底,更深體會了革命成果的來之不易”“大學生講思政課”校級比賽參賽選手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馬若涵談到參賽體會時提到。
洞悉學生特征,構建網絡思政育人多維平臺
學校以“網絡化+網格化”的創新模式,將網絡思政中心進駐學校“一站式”學生社區,通過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和相關訴求。以社區為主陣地,采用網格化線下授課形式,開展網絡文明教育、網絡法治宣傳教育和網絡安全教育等系列活動,增強學生對網上有害信息的甄別、抵制、批判能力,實現學生網上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教育引導學生科學、文明、健康、守法上網,提升學生網絡文明素養,實現“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今年5月,校網絡育人素養提升訓練營在網絡思政中心(泉西一站式社區)舉行,全校25個網絡思政工作站的老師在此進行培訓,文學院網絡思政工作站的符靖璇老師表示“這種沙龍性質的培訓,讓人感到既輕松又受益匪淺,互動性也很強,讓我們二級學院的網絡思政工作站的老師們都覺得很有意義。”
緊扣時代脈搏,網絡思政教育從“指尖”到“心尖”
近年來,學校著力挖掘身邊的“師大”故事,創新宣傳話語體系,增強情感互動聯結,將師大的故事講新、講活。讓網絡思政教育從“指尖”到“心尖”。策劃拍攝《我和我的祖國》全網播放量超過400萬次,被“學習強國”全國平臺首頁推薦。校史紀錄片《北遷》引爆全網,抗疫紀錄片《我在你身邊》,受到一致好評,宣傳教育片《鑄魂》,反響熱烈。同時,持續推出《出彩師大人》《時針上的江蘇師范大學》《蘇師榜樣》等網絡原創佳品,榮獲“江蘇教育好新聞”各類獎項10余項。
江蘇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孟召學介紹,接下來,江蘇師范大學將繼續創新網絡育人新路徑,探索網絡育人創新實踐,進一步打造“指尖”上的思政教育,增強網絡思政育人的影響力,傳播力和凝聚力。(通訊員 殷子鈺宗倩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謝詩涵)
報道網址鏈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72433e2e4b03f2234030164